::: 常見胰臟腫瘤CT(電腦斷層)/MRI(磁振造影)影像
臺大醫院 影像醫學部  黃昱森醫師 梁博欽醫師
梁博欽醫師

  胰臟腫瘤影像上一般可分為實心(solid)與囊性(cystic)兩類,實心的胰臟腫瘤以胰臟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為代表,其他還包括胰臟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與胰臟淋巴癌(lymphoma)等‧大部分的囊性胰臟腫瘤是屬於良性或是低度惡性的,它們包括單純囊泡(simple cyst)、胰臟偽囊腫(pseudocyst)、黏液性囊泡腫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漿液性囊腺腫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固狀偽乳頭狀腫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

  一般來說,CT用來評估腫瘤侵犯周圍器官血管的程度,即胰臟癌是否可以開刀大部分是足夠的‧但時常還是會遇到診斷不明確的腫瘤,而必須參考其他影像工具‧例如:對於囊性胰臟腫瘤MRI比CT有較佳的影像觀察能力,MRI可以辨別其是否與總胰管相交通,這在漿液性囊腺腫瘤與分支型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的鑑別診斷就有很大幫助‧囊腫內部的構造MRI也比CT有較佳的觀察能力,配合之前胰臟炎的病史,若在囊腫內發現沉積物質,可診斷此囊性腫瘤為胰臟偽囊腫‧以下就介紹幾個胰臟常見腫瘤的影像‧

  胰臟癌常常是邊界不明顯的低血管性腫瘤,典型會造成胰管甚至總膽管擴張(即所謂的雙管徵象double duct sign),影像上觀察的重點包括腫瘤是否小於兩公分(T1),腫瘤是否侷限在胰臟內(T2),腫瘤侵犯出胰臟外但沒有腹腔動脈或上腸繫膜動脈侵犯(T3),腫瘤侵犯出胰臟外且有腹腔動脈或上腸繫膜動脈侵犯(T4),通常影像上周圍臟器侵犯或有超過一半圓周的大血管侵犯可能就會被認為無法開刀‧有沒有淋巴轉移(N1)或遠端器官轉移(M1)也可以在影像上得到答案‧

  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常見的影像表現是高血管性的腫瘤,可見到環狀的顯影,也可以有囊性變化或壞死的部分‧

  黏液性囊泡腫瘤典型的影像表現是厚壁的隔膜和周邊鈣化,常常是位在胰臟的體部與尾部,幾乎都出現在女性,通常是中年的婦女‧

  漿液性囊腺腫瘤需與其他囊性腫瘤作鑑別診斷,因為漿液性囊腺腫瘤是良性腫瘤‧如蜂巢般的微囊構造是它典型的表徵,常常是位在胰臟的頭部,若有中央瘢痕與中央鈣化更能夠確診‧但有少部分可能呈現多個大囊構造或是在追蹤影像中長大,實際上仍有可能無法單靠影像確診‧

  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主要可分為總胰管型、分支型與混合型,常常是位在胰臟的頭部‧總胰管型主要看到的就是擴張的總胰管,分支型可以看到像成串葡萄的病灶並與總胰管相連的小孔徑‧三種型態均有可能發展成惡性,分支型惡性的可能性較低‧若囊腫有高顯影實心部分、鈣化或長大的情況,就要考慮惡性變化的可能性‧

典型的胰臟癌屬低度顯影,常侵犯鄰近血管,圖為一胰臟頭部的胰臟癌‧
典型的胰臟癌屬低度顯影

磁振造影膽胰道攝影術可清楚看到總膽管擴張‧
磁振造影膽胰道攝影術

圖為一胰臟頭部的固狀偽乳頭狀腫瘤,邊界清楚屬良性腫瘤‧
胰臟頭部的固狀偽乳頭狀腫瘤

圖為一胰臟頭部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可看到腫脹充滿黏液的胰管‧
胰臟頭部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

圖為一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高度顯影是其典型特徵‧
胰臟神經內分泌瘤

少見的轉移性腫瘤在胰頭部附近也會形似胰臟腫瘤,此為鼻咽癌的轉移腫瘤‧
轉移性腫瘤

維護日期:2023.10.01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