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後照護: 管路、進食、復健
臺大醫院 一般外科 田郁文教授
田郁文教授

一、管路:胰臟手術常見的管路包括有1.引流管;2.鼻胃管;3.靜脈導管
  1. 引流管:
    常見的胰臟手術可歸屬於二種:1.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及2.胰尾切除術,不管是那一種都會切割胰臟(除非是作全胰臟切除術)。由於胰臟具有分泌消化酵素的功能,這些消化酵素在進食後會隨著胰液排送到小腸而被活化,活化後的消化酵素可以把吃下去的肉消化成肉汁,可想而知若手術後胰液滲漏至腹腔內,胰液中的消化酵素就可能會消化病人腹腔內自身的組織,由於胰臟的解剖位置在腹膜後,附近有許多大血管,因此有可能這些外洩的胰液中的消化酵素會消化這些血管的壁,被消化的血管壁會因而變薄弱而形成假性動脈瘤,形成的假性動脈瘤會隨著動脈的跳動而變得愈來愈大最終破裂而大出血。因此為了防止術後胰液外洩所引發的後遺症,手術後都會擺置引流管把外洩的胰液引流至身體外以避免自我消化的後遺症。術後病人開始進食後會把引流管引流出的液體送去檢驗其中澱粉脢的濃度,若澱粉脢的濃度超過血漿正常值的3倍以上,則視為術後胰臟廔管,當發生術後胰臟廔管時,引流管放置的時間會延長,至於延長的時間則需由手術醫師視個別病人的情況而定。
  2. 鼻胃管:
    再者傳統上腹部手術後都會放置鼻胃管以避免術後嘔吐,不過最近本院大部分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的病人都不需要放置鼻胃管。不過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餵食管(手術中放置,其位置是穿過腹壁而進入胃),其管徑比引流管小,術後24小時內會經此作腸道餵食。一般而言餵食管的放置並不會造成不舒適,因此一般術後經口進食順利的病人,會在術後3週時拔除餵食管。當然術後經口進食不順利的病人(胃延遲排空),則需靠這條餵食管作腸道營養而延長其放置時間。
  3. 靜脈導管:
    許多病人在術後都會被放置中央靜脈導管,由於放置時間愈久的中央靜脈導管愈容易發生感染,因此一般都會在術後7-10天把它拔除,拔除中央靜脈導管後如仍有需要靜脈輸液或給藥則可改放置周邊靜脈導管。
二、進食:

胰尾切除術後病人如果沒有嘔吐會在術後隔天早上開始進食,開始先喝水,沒有問題再進食。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後,在術後24小時內會經由術中放置的餵食管作腸道營養,術後2-3天病人如果沒有嘔吐會讓病人嘗試先喝水,沒有問題再進食。食物則是院方統一調配的胃切除後養食物。

三、復健:

雖然病人術後身上有許多管引流管及靜脈留置管,但這並不代表不能活動,術後只要意識清楚即可先嘗試把床頭搖高,進而坐起來,再來可以遵照醫護人員的教導注意身上的管線,在旁人的協助下下床走動。由於切開的腹壁筋膜層需要約六個月才能完全癒合,在這之前過度使力使腹腔內壓力變大而導致腹壁筋膜層傷口裂口而造成切口疝氣。因此術後六個月內最好使用腹部束縛帶以保護腹壁筋膜層傷口。


維護日期:2023.10.01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