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臟手術後營養照顧
臺大醫院 賴聖如營養師
賴聖如營養師

外科手術是腫瘤移除的方法,胃部、胰臟切除的病人,會因消化液分泌減少及腸胃道重建,會影響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因此術後飲食需要由流質,緩慢進展到剁碎飲食,軟質食物,再進展到一般飲食。而大部份的胰臟手術牽連的器官較多,可能包含:胃、十二指腸、小腸、膽囊及胰臟本身,飲食進展應循序漸進,依本身適應狀況而異,通常需要至少2週到2個月的時間來慢慢適應。
術後飲食建議如下:

(一)、少量多餐

術後很長的時間會以全流質或半流質型態進食,這樣的飲食通常熱量較低,為確保營養素足夠攝取,儘量多次進食,把握兩餐之間的點心時段,努力進食,促進傷口癒合及體力回復。
術後剛開始進食,常會覺得只要吃一點點東西就飽了,那就先休息1-2個小時後再試看看,不要急,當然希望自己快點恢復以前的生活,會很努力大口大口吃,這樣急促的進食反而很容易發生嘔吐、脹氣等不適的症狀。
出院後應安排兩餐之間的點心時間,三餐是絕對不會夠的,需要每天4-6餐,慢慢增加每餐食量,把以前的食量當進步的目標,點心可以安排水果、糕餅、半流食等較簡單料理的食物。

(二)、食材多變化

對於各類新鮮食材的限制幾乎是不需要的,食材來源儘量選擇天然不加工的各類食物,重口味的烹調,包括:添加蔭瓜、醬油、蠔油、蔥、薑、蒜等都是可以的,另外提味的八角、枸杞、黑棗、紅棗、桂圓、迷迭香等食材都可以考慮,藉由增加食物風味及提高食慾。食物的內容不需要太多改變,只是質地上儘量細軟,由泥、末、碎、丁、角再到塊,烹調方法可選擇燉、燜、燒等含水量較多烹煮時間可較長的方式,使食物質地較為柔軟。

(三)、細嚼慢嚥

要改掉狼吞嚥的進食習慣,量的取捨上,傾聽身體的聲音,少量進食,充分咀嚼,一口一口慢慢吃,每次食量由術前的五分之一,慢慢進步到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視狀況進步,平時多下床走動,減少脹氣及嘔吐感的發生。若食物在腸內塞車,不但腸子蠕動不順,肚子疼痛,食物在腸內吸收不良,消化不全的食物到大腸,易被細菌分解而產氣,造成肚子脹氣。細嚼慢嚥能緩解這些狀況的發生,充份咀嚼每一口食物真的很重要。

(四)、好吃、吃得下最營養

「吃什麼最營養?」好吃、喜歡吃、吃得下才營養。減少不必要的飲食限制,過於清淡實難下嚥,原本對食物的喜好、食材的偏見、防癌飲食的限制等等常使得進食變得單調無味。『家人抱怨:辛苦煮的東西病人都不吃…。病人則抱怨:每天都吃沒有調味,種類單調的食物,一點味口也沒有…。』均衡飲食概念很重要,每個食物有它的營養價值,請避免過多不必要的飲食限制。


術後常見的腸胃道副作用:
  • 噁心、嘔吐
    胰臟、腸胃道切除手術術後,常伴隨有進食後噁心嘔吐的症狀,影響進食量及進食的意願,充份和醫護人員描述不適感的症狀、發生時間、進食量和進食質地、排便狀況、目前活動情況等等以利醫護人員能更了解您的情形;就進食而言,如果醫師建議您是可以安全進食的,那麼您就可以放心進食,一定要少量多次,如果噁心嘔吐發生頻繁,那就將飲食種類停留在流質食物較長的時間,以利食物消化,食材種類選擇較易消化的種類,例如:主食類選擇白米飯(全穀類先暫緩)、蔬菜選擇軟葉嫩葉或瓜果類(粗梗菜先暫緩)、肉類則使用絞肉為佳,食材燉煮軟爛。另外,多下床走動,有利腸道蠕動,下腸道順暢自然上腸道減少噁心感。
  • 傾食症狀群
    接受胃底切除者,餐後食物快速通過十二指腸,消化酵素才緩慢釋出,出現腹痛、心悸、發抖、心跳加快、虛弱、冒冷汗、暈眩等低血糖症狀,稱之。曾發生傾食症候群者應:採少量多次進食、細嚼慢嚥,使每次進食量少,速度慢,斜臥式進食並維持至餐後15-20分鐘,湯或飲料在餐後1小時或兩餐間飲用,減少濃縮甜食,食物溫度適中,一旦發生消化性低血糖症狀,給予容易吸收的醣類,先緩解症狀。
  • 脂肪瀉
    胰臟術後,尤其合併膽囊切除者,因為脂肪酵素無法立即大量分泌,影響食物中脂肪之消化吸收;飲食中雖少量脂肪仍可能引起腹瀉,為減緩症狀,短期內可減少食物中的油脂攝取,但少油飲食通常熱量較低,而且高蛋白質的肉類食物通常也含有較多脂肪,在術後需要高蛋白質的優質肉類,別讓脂肪瀉來影響進食的意願;可以和醫師商量,開立脂肪消化酵素可以幫忙脂肪的消化代謝,減少腹瀉的發生及嚴重度。
  • 體重減輕
    常因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供應身體代謝所需,體重不但不增加反而降低,多餐攝食,以高熱量密度及富含蛋白及適量脂肪食物為主。適時反應給醫師關於腸胃道不舒服的症狀,善用消化酵素,必要時補充市售均衡高熱量高蛋白之營養補充品,並經常量體重掌握體重變化,如此就能改善體重下降的情形。

維護日期:2023.10.01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