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臟癌的電療
臺大醫院 腫瘤部 蔡巧琳醫師
蔡巧琳醫師

哪些病人適合放射治療(電療)?

胰臟癌通常需先評估是否適合以手術進行切除,手術後特定情況會考慮施以手術後放射治療,以提昇腫瘤及附近淋巴區域之控制機會。若腫瘤已侵犯到胰臟附近重要臟器或血管而無法手術,或是病人本身情況不適合手術,此時會考慮使用放射線治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

  1. 手術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
    胰臟癌病人在經過外科手術切除後,若病理檢查報告發現腫瘤切除邊緣有殘存的癌細胞,或者是摘除淋巴腺中有淋巴轉移時,部份研究顯示可考慮在手後施行輔助性的放射線治療,以加強局部控制之機會。一般療程為每週5次,共約需4-6週,理想情況下需搭配化學治療以提升治療效果。
  2. 全程放射線治療:
    較晚期的胰臟癌病人因腫瘤較大無法用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或因其他因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則以放射治療作為主要之治療方式,照射範圍是針對胰臟腫瘤及其附近可能轉移的淋巴區域,進行體外的遠隔放射線治療,療程依使用技術不同,從短療程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到傳統長療程每周5次為期數週治療,可能有約需1-6週的不同方式,理想情況下需搭配化學治療以提升治療效果。
  3. 手術前前導性放射線治療:
    手術前放射線治療主要是利用放射線在外科手術前縮減腫瘤大小,希望藉此使癌症之有效切除率及局部控制率提高,但此方法仍非目前公認之標準治療,需視各機構醫療團隊既定作法來給予建議。
  4. 緩和轉移腫瘤症狀的放射線治療:
    當診斷出胰臟癌合併遠端轉移時,化學治療便成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放射線治療仍可在部份情況應用於緩和癌症所引起的局部症狀,例如腫瘤或轉移病灶所造成的的疼痛、腫瘤壓迫引起的阻塞性黃疸等等,其目的是在緩和症狀而非治癒癌症。
常見方式

放射治療乃是運用高能量之游離輻射來破壞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分裂,而達到控制腫瘤目的。放射治療就如同外科手術一般,是局部治療的方式,一般只會影響治療區域內的細胞。當你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時,感覺就像照X光一樣,不會引起任何顯著的灼熱感或電擊感,照射後在體內也不會有任何放射物質殘留。
在放射治療前需先進行「模擬定位攝影」,醫師可能利用部份輔具來協助作為照射時固定之用。傳統最常使用的方式為治療時間每週一至五,每週照射五天,每天照射一次,每次治療時間約需5至30分鐘(視照射之技術而定),一般需持續治療約1-6週。
由於胰臟是會隨呼吸而移動的器官,為減少因這類移動造成的誤差,醫師可能會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使用輔具,配合此類固定模具來控制呼吸運動產生的器官移動,使用的方式如橫隔膜壓迫板或主動式呼吸控制裝置等。
本治療若使用其他放射治療技術(如螺旋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或其他技術等),其治療技術需搭配的影像導引對位術,病人配合事項,及每次所需的治療時間將略為不同。


相關副作用及處理
  1. 短期(急性)副作用:
    主要是因放射線的直接刺激照射區域內的腸胃道所造成的,雖然每日的單次治療感覺上如同一般性的X光攝影,並沒有什麼特別不適。但隨著每日劑量的累積,可能在累積照射後開始的幾週內會逐漸出現短期副作用的症狀,如:噁心、食慾不振、上腹部疼痛和腹瀉等症狀。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照射區域內的腸胃道黏膜產生因放射線照射而產生局部發炎所引起。通常在療程結束後的一至二週才會逐漸緩解。在這段期間,醫師會視病人情況開出一些適當的藥物來減輕這些不適的症狀。
  2. 長期副作用:
    長期副作用約要到放射線治療的整個療程結束後數月到數年後才可能發生,甚至在往後多年內都是長期副作用可能出現的時間。其主要原因是放射線造成腫瘤周圍正常器官的傷害,因特殊原因無法修復完全,並非所有人皆會發生,發生的機率與腫瘤的位置、大小、是否接受過其它的治療、放射治療的方式與劑量、以及病人本身的體質反應皆有關係。一般而言,較可能出現的長期副作用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腸道沾黏、阻塞或形成瘻管等等。由於長期副作用僅出現在少數病人,所以需視個別情況加以治療處理,這些特定情況的細節,在治療前若有疑問應與放射腫瘤科醫師詳細討論。

放射治療後追蹤事項

胰臟癌目前治療效果不佳,電療後追蹤項目仍以整體疾病本身的控制為主,惟需注意少數人可能發生之長期副作用。


維護日期:2023.10.01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